新利体育4月16日,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风景名胜区四十年特别论坛在长沙市成功召开。
我国风景名胜区在世界保护地中独具特色,2022年是我国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40周年。40年来,风景名胜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然与文化保护体制机制,积淀了诸多保护管理经验。论坛本着“总结过去,启示未来”的宗旨,围绕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全方位研讨,期望风景名胜区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风景名胜区四十年特别论坛分享专家分别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贾建中、同济大学规划与建筑学院严国泰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风景所所长邓武功、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陈浩然、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建设管理部部长杨永伟、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处负责人郭荣静、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王泰阶、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罗晖、湖南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李彩林。论坛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左小平、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贾建中主持。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是由国务院设立和命名的自然与文化交织融合的国家保护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山水文化,富集了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保护地类型。报告回顾了风景名胜区4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10条重要发展经验:①创立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地制度;②探索了政府管理复杂社会公共资源的方法和途径;③面对经济大潮冲击,坚持初心,砥砺前行;④由政府实施统一管理是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⑤确立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法定地位;⑥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审查制度;⑦形成了高标准的规划审查制度;⑧创建了保护地规划的技术体系;⑨以开放包容的管理积极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⑩通过实践探索对世界遗产保护地做出重要贡献。从风景名胜区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看,它最受老百姓欢迎,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保护地;它综合、多元,包容性强,极大扩展了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思维;它具有丰富成熟的规划设计经验,积累了诸多优秀管理经验,可应用于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对当前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报告将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划管理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①改革探索阶段(1978-1982),重点简述了风景名胜区的回归、建设全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国务院审批第1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历史过程;②规划勃发阶段1983-1999,重点探索规划功能分区与风景名胜区保育规划及景区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辩证关系;③规划系统化管理阶段2000年至今,内容包括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设定、景区动态监管(遥感监测)、建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部委办联合审查制度及国务院审批制度等。报告还阐述了核心景区保育规划、景区交通道路规划、景区服务基地规划、居民社区建设规划、景区游览设施及游憩活动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要义。最后,报告指出,中国风景名胜区著名胜景的共同特点:人文景观和谐融入自然环境中,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实质也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名山大川,四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认识上,经历了由采石地向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地的转变过程,正在进一步深入认识其城市型、海滨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在规划方面,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为行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率先在崂山提出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三大系统规划理论,是《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基础,奠定了后续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框架结构与基本内容。在范围方面,保持了40年稳定不变,目前正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保护地整合优化要求,将解决景城矛盾和坚持资源完整性相结合,稳妥研究范围问题。在制度方面,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管理能力和水平由弱变强,新利体育还出台了专项法规《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条例》。未来,将在魅力景观区、建设新时代风景等方向上继续探索前进。
报告介绍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色、管理机构、发展历程。在40年发展中,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基础设施提升,第一个实施“沟内游,沟外住”;坚持科技赋能,助力管理水平提升,建成科研合作平台,完成系列合作研究课题,出版书籍30余部;坚持以人为本,带动服务水平提升。2017年“8.8地震”以后,依托创新科学技术,开展了系列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是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恢复;二是科学开展景观景点修复,其中海保育技术开创世界自然遗产修复先河;三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发明硬质陡立面全过程植生层重构技术;四是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最后,报告提出九寨沟发展的3条经验,即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始终坚持国际视野。
报告从7个方面总结了泰山高质量发展模式。(一)持续解放思想,科学管理开辟新模式。风景名胜区这个特殊领域,必须走集中统一管理的路子。(二)突出底线红线,安全基础再上新台阶。按照“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努力建设最安全、稳定、和谐的风景名胜区。新利体育(三)优化软硬环境,旅游品质实现新提升。立足游客视角,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四)推进项目建设,动能转换开启新引擎。实施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完善服务功能。(五)注重文化挖掘,文旅融合凸显新优势。紧抓泰山文化核心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升发展品位和核心竞争力。(六)强势宣传营销,品牌形象拓展新内涵。树牢“游客不是等来的”观念,做好“吸引人、留住人”的文章。(七)聚焦民生福祉,乡村振兴开创新样板。实施景区乡村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引领工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历史悠久,蕴涵深厚,资源丰富。40年多来,华山管理部门解放思想,着眼发展,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使华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40多年来,景区旅游登山人数由1979年13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322万人次,增长了近24倍;旅游直接收入从无到有,增长到近4亿元。本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华山的发展史,分别为:华山管理机构的变迁;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宣传营销硕果累累;系列创建卓有成效。面对未来,华山风景名胜区将坚持不懈推动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把华山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精品景区!
报告结合贵州自然地理特点和多元民族文化的人文优势,简略回顾了贵州风景名胜区发展历程,分析了贵州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的特征及分布状态,介绍了贵州风景名胜区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选择性介绍了部分风景名胜区,对发展前景提出了依法依规守正创新、强化旅游、重视效益、加强基础研究、服务“三农”、新利体育提升景观等思考和建议。最后建议百里杜鹃升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设立“贵州屯堡风景名胜区”。
报告回顾了四川风景名胜事业发展历程,以1979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开发为起点,到2022年新时代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组成部分的风景名胜区优化整合结束,展现四川风景名胜区四十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四川已经构建了由94处风景名胜区组成的完整体系,风景名胜区成为“美丽四川”核心载体。报告分享了四川创新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4条成功经验,包括:开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先河、构建完善的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可操作的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制定和运行规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程序,推动了四川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报告主要讲述了国家建立风景名胜区体系40年来,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发展现状、资源特色、体系建立、规划编制、依法依规进行建设管理等情况,重点介绍了湖南省在风景名胜区的立法、新利体育制度建设、机构设置、项目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阐述了湖南省在风景名胜区领域所进行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报告指出,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开放度、知名度、影响力,保护了一大批具有国家和地方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品质的提升,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素质的提高。
回望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面向未来,再起新的征程。站在风景名胜区40周年的历史节点,本次特别论坛的召开具有特别的意义。9位专家从全国、分省及典型风景名胜区三个层面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制度建设、创新管理、资源保护、规划编制、文旅发展、科技创新、新利体育国际合作、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深入交流,给与会人员极大的启发。风景名胜区事业在新时代思想的引领下,经全体风景人不懈努力,必将继往开来,在可持续健康发展大道上稳步前进。
原标题:《特别论坛四丨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风景名胜区四十年特别论坛成功举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