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体育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园林绿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也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使命。近年来,我省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持续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推动生态空间和城市公共生活有机融合,重点推进“乐享园林”小型绿地活力空间建设。经省领导同意,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乐享园林”建设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费少云先生、副厅长陈浩东先生,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范金华先生,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卢兆庆先生,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副处长朱维国先生。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
费少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一头连着经济建设,一头连着民生建设,广为社会关注,长期以来得到媒体界的关心和支持。首先我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由我来介绍“乐享园林”服务绿色健康生活的有关情况。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江苏自古以来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也孕育和发展了独领风骚、独具特色的江南园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致力于人居环境改善和园林文化传承,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率先实现了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全国第一,全国共有19个生态园林城市,我们江苏有9个,占到了47%;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前全省共有16个省生态园林城市。为进一步凝聚社会和行业共识,推动建设与时代发展同步的高品质园林绿化和景观风貌,去年5月,在第十一届省(南京)园博会期间,我厅联合省委宣传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公园协会发布了《增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多元功能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新发展阶段城市园林绿化江苏倡议(2021)》,提出行业主张,并推动地方创新实践。通过地方推荐、专家评选、社会投票,公布了第一批70项“江苏省公众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社会关注与参与投票量超过945万,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绿色空间赋能美好生活的普遍赞誉。
今年,我们在前几年便民型公园绿地建设基础上,结合江苏倡议的实践和创新,提出提升城市安居水平、建设“乐享园林”活力空间,“新增建设100处‘乐享园林’小型绿地活力空间”被列入今年省政府民生实事。建设“乐享园林”是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的具体举措,旨在从完善园林绿地空间体系、提升多元功能及服务水平、推进共治共建共享等方面入手,加快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公共空间林荫化等,不断增强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人文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城市公共生活的有机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高质量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我厅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明确工作目标和建设要求。组织开展项目遴选审查,加强省级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建立月跟踪、季调度、年督查和综合评价的工作制度,强化项目调度和过程把关。省财政积极支持,安排8880万元支持“乐享园林”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成“乐享园林”项目146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为了把民生实事做到实处,增强“乐享园林”的可达性、功能性、人文性,促进社会共治共享,我们重点把握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优化选址布局,建设便捷可达的乐享园林。一是变“低效空间”为活力空间。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积极推动闲置地、畸零地、高架桥下等存量空间的盘活利用,通过空间织补、功能植入、活力营造,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绿道等,将灰色低效空间转变为绿色潜力空间。打开原本封闭的绿化隔离带、边侧绿带,植入林荫步道、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等,让居民可进入、可游憩,畅通片区慢行“微循环”。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现代大道、金鸡湖大道等,通过“林荫步道+”,将原本全线封闭的绿化带改造为连续步行空间。二是变“庭院深深”为市民共享。对具备条件的单位逐步拆除围墙、开放庭院,通过优化衔接和设施织补,实现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资源的社会共享,以围墙“减法”换公共空间“加法”,促进“围墙内外”空间和功能的融合。宿迁市在全省率先实施该项工作,5年来累计开放改造单位庭院60余处,共享单位绿地超56万平方米、停泊车位5000多个,受益人群超20万人。泰州市5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打开围墙,单位庭院变成城市小型“会客厅”。三是变“园在城中”为“城在园中”。持续推进公园绿地等体系化建设,让园林与城市相得益彰,截至2021年底,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3%。在城市公园体系基本形成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动各地从建设综合公园向建设家门口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拓展。充分走访和征求群众意愿,新利体育聚焦居民需求和短板缺项,优先向老城区、老旧小区、绿地等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的区域布局口袋公园、社区公园等,努力实现居民出门5-10分钟即有一片可休憩、可交往、新利体育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南京、苏州、连云港、盐城等地分别编制了口袋公园规划或建设指南,指导推进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布局的均衡完善。目前,全省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二)强化统筹融合,构建功能复合的乐享园林。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协作。联合省财政、自然资源、体育、林业等部门,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对街头、边角等小微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微更新,体系化推进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和林荫路建设。昆山自2020年起实施“昆小薇·共享鹿城”行动,多部门联动,全域推进“活力街巷、社区艺圃、口袋公园”等类型的微更新,增强城市公共空间复合功能,累计建成“昆小薇”项目184个。二是强化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的复合利用。结合小区、幼儿园、学校、医院、地铁等公共服务场所周边建设口袋公园,实现与城市健身、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圈的衔接,提升公共空间活力。苏州森鹿公园结合地铁换乘流线,合理布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及地铁站广场,满足群众自行车与轨道交通通勤的停车、换乘等需求。张家港白鹿小学口袋公园、宜兴滨湖实验小学游园等,布局在学校周边,提升候学区环境和功能,优化交通组织。三是推进与城市慢行系统的深度融合。依托城市慢行系统和河流、滨水等线性空间,建设城市绿道、林荫道,串联居住与公共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绿色通勤、亲近自然、健身游憩的生活步道。无锡梁溪河绿道通过梁溪河沿岸滨水空间景观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等,将绿道和绿化活动场地融入居民生活圈,形成集游憩、健身、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滨水绿道和生活步道。徐州推进张良路等林荫路建设,形成林荫规模,为群众步行、游憩等提供舒适环境。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城市绿道5000余公里、林荫路近2万公里。四是增强与周边居民生活的有机衔接。通过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城市频道零距离等媒体探访、报道和反馈,多渠道听取社会声音和群众诉求,征集周边居民意见并优化方案,按需施策、因地制宜,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适老化和儿童友好活动空间建设等要求,并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音乐节、帐篷节、中秋晚会等主题休闲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活动需要,让乐享园林“零距离”服务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挖掘地域特色,塑造诗意人文的乐享园林。一是留住场地记忆和文化。尊重场地条件,强调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的保护,形成特色风貌。推广应用适生植物,以近自然、低维护方式营造宜人景观环境。宿迁鸟悦园原来为封闭的苗圃地,通过开敞改造,保留原有水杉林等,增加园路和休憩空间,营造了城市中季相斑斓、近自然生境和绿色“碳汇”空间。我们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制定了《江苏省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指导全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古树名木、古树后备资源及其生长环境的保护利用。二是强化设计引导建设园林精品。对于有历史文化遗存、文化积淀的特定场所和记忆空间,注重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提升设计水平,建设更多具有地域特征、文化气息的园林精品。无锡东林书院小游园、苏州屡泰园等,尊重场地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推进园林、景观与建筑、街道的融合,形成城市特色空间。三是打造交流载体和平台。以“乐享园林”为空间载体,因地制宜植入党建、文明创建、法治等元素,形成特色主题。南京火瓦巷口袋公园围绕红色文化主题设计建设,设置“梧桐语”驿站、朗读亭等,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及开展社群活动的小型城市客厅。
(四)提升管理和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乐享园林。一是引导和发动公众、社会力量参与选址、设计、建设和维护,探索推行认养制、志愿服务等模式,共同做好“乐享园林”维护管理,共建共享美好环境。常州积极推动“社区园艺师”“邻里月季园”等,引导居民共治共享,促进邻里融合。二是探索“智慧园林”等技术应用,在“乐享园林”建设中植入交互性强的户外智能健身设施,如智慧步道、新利体育智慧健身车、健康监测小屋等,增强参与的互动体验。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乐享园林”规划建设及后期运营,因地制宜设置休憩驿站、城市书房、花艺馆、轻食餐吧、互动体验馆等创意服务新兴产业载体,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激活空间活力。扬州依托城市公园建设,引入城市书房、邻里服务中心等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
实施“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行动一年来,全省各地积极响应和务实推动,有效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昔日城市“边角料”变成“绿色客厅”、园林成为全民“健身房”、口袋公园建到家门口、城市绿道串起上班和回家的路……“乐享园林”建设成果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喜爱,也增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重塑了有温度的社群生活,让孩子们可以在阳光下更多地运动、玩耍,让年轻人上下班路上既有春花秋叶随行、也有夏荫冬阳相伴,让老年人可以享有“出门”见绿、交友畅谈的晚年生活,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质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苏是全国经济社会的先发地区,2021年城镇化水平达到73.9%,面对人口密集、城镇密集、经济密集的省情特征,我们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索高密度地区的人居环境改善途径对于江苏尤为重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与生态危机、“双碳”目标与经济转型等现实挑战,我们认识到,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可观、可感、可进入的绿色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本底和“碳汇空间”。面对万物互联但人际疏远的数字时代,我们认识到,园林绿地更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更多地关注和回应社会需求,加强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增强园林绿化多元功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更好服务绿色健康生活。
(一)更加注重让自然融入城市,以生态智慧守护绿色家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以生态修复营造良好生境,以绿地弹性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以城市绿道、滨水蓝道、林荫景道等线性空间,串联整合各类公园、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地,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二)更加注重让园林融入日常,以自然风景承载健康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习“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是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人民情怀,持续建设“乐享园林”活力空间,推进“口袋公园”、城市绿道等建设,塑造贴近生活、功能复合、人文与自然相宜的高品质绿色公共空间。进一步均衡城市绿地开放空间布局,增加活动场地和设施,推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公园绿地基本覆盖,让人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引导和方便群众户外活动、舒缓身心,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营造畅行畅游、全龄友好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福祉。
(三)更加注重让传统融入时代,以诗意栖居塑造美好生活。习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们将更加注重传播江苏园林文化,致力推动园林艺术社会化,促进古典园林与当代生活和文化艺术的融合创新,建设兼具当代美学特征和时代人文精神的园林精品,让园林可行、可赏、可游、可居。持续推动省园博会转型和创新,从建设“大美园林”向营建日常生活场景的“小微园林”延伸,更加注重生活化内容展示与体验。不断引导推动公众参与到公共绿地和社区花园建设中,更好地凝聚社区共识、增强邻里纽带、增进家园情感。
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我们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为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恳请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心园林绿化工作和“乐享园林”建设,支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费少云书记。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媒体。
光明日报记者:刚才费书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乐享园林”的相关工作及成效,请问围绕更好服务百姓的美好生活,我们还开展了哪些相关工作?谢谢!
费少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谢谢您的关心和提问。我们时刻牢记并深入贯彻习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乐享园林”与住房城乡建设的其他工作相结合,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安全感。在“乐享园林”服务美好生活方面,我们还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乐享园林”向乡村延伸。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积极推进农村小微公园、乡村湿地公园和公园绿地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布局,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特别是引导村民通过乡土自然的手法,优先选择果树和本地适生植物进行村庄绿化、美化,打造美丽庭院、美丽菜园、美丽果园等,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共享乡村建设的成果。
二是推动古典园林向日常生活空间延伸。在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全面免费开放后,联合省财政厅试点开展古典园林免费开放,省财政每年安排2800万元予以补助,南京市莫愁湖公园、泰州乔园、如皋水绘园等6个古典园林于今年1月1日起免费开放。今年以来,莫愁湖公园客流较上年增加了33%,60岁以下游客增加了20%。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古典园林与当代生活和文化艺术的融合创新,因地制宜探索“古典园林+”,让园林走进百姓生活,让公众体验和感受传统优秀文化。苏州以预约开放、定时开放等形式向社会免费开放89处古典园林,计划于2023年底前将目前暂未开放的19处国有园林逐步对外开放;苏州在沧浪亭推出“浮生六记”,将园林与昆曲艺术相结合,营造“浸入式”游园体验,再现姑苏传统生活场景和经典文学魅力。
三是推动治水向亲水延伸。我们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率先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范围由地级以上城市拓展至县以上城市,累计治理591条城市黑臭水体,并于2021年底前实现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特别注重河道及水岸联动的环境提升,恢复自然驳岸和岸线,建设滨水绿地和休闲步道,塑造滨水特色风貌和亲水空间,提升滨水空间环境质量和公共活力。今年我们完成了71个滨水空间建设。结合江苏水网密布的水乡特征,我们特别注重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促进蓝绿空间融合,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民群众提供自然科普、游憩娱乐、运动休闲的好去处。谢谢!
扬子晚报记者:据我们了解,在“乐享园林”小型绿地活力空间的建设过程中,我省高度重视“增强运动健身功能”。我们也注意到,在很多改造后的口袋公园、城市绿道等地都安装了全民健身器材。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职能部门,能否介绍一育部门是如何支持“乐享园林”的建设行动的?谢谢!
范金华(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首先感谢你的提问!对于“乐享园林”小型绿地活力空间的建设,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热烈欢迎、全力配合、共创美好!
2021年12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老城区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建设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绿楔相互嵌套的健身设施”;今年7月2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要精心布设健身设施和器材”“鼓励在滨江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中合理配建健身场地设施”。“乐享园林”小型绿地活力空间建设工作,出发点是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落脚点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与体育部门工作目标高度一致、完全吻合,因此,我们非常欢迎、全力配合。
近年来,江苏紧紧围绕“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持续发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取得显著进步。目前,我省建成各类体育公园(广场)1400多个、健身步道3.79万公里、冰雪场地59.43万平方米,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48平方米,位居全国前三。我省是人口大省,老百姓急剧增长的锻炼需求与健身场地设施短缺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这种情况在人口稠密的老城区尤其明显。省住建厅作为省全民健身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历来非常支持全民健身工作。“乐享园林”民生实事把城市园林建设与群众健身需求紧密结合,让老百姓健身更便利、心情更愉悦、生活更幸福,不仅解除了群众的痛点,也有助于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难点,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乐享园林”项目今年第一年实施,到2025年全省力争新建400处以上。我们想,这不仅仅是省住建厅的目标,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据了解,在今年“乐享园林”项目建设中,各市体育部门已经参与了这些绿地空间健身场地设施器材的规划和配建,总投入超过1100多万元。下一步,省体育局将积极配合省住建厅,坚持同向发力,共同抓好“乐享园林”建设,为推动城市建设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打造绿色服务健康生活贡献力量。谢谢!
省广电总台交通广播部记者:我们注意到省林业局推动实施的森林步道建设项目,同时也被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想问一下“森林步道”与“乐享园林”有什么关联,如何共同服务绿色健康生活?谢谢!
卢兆庆(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省林业局推动实施的“森林步道”建设项目,自2021年开始实施,已经建设36条江苏省森林步道,建设里程约240公里,通过打造森林廊道、服务节点、基础设施等五大系统,保持和修复了重要生态廊道及其周边的生态功能,实现了森林步道观光、康养、研学、锻炼等功能,满足了群众走进森林游憩的社会需求。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编制发布了《江苏森林步道建设导则》指导和规范了森林步道的建设,征集使用了专用标志,开展了“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系列推介活动等,进一步扩大了森林步道社会影响。同时,通过建设森林步道强化了林业防火、病虫害防治、景区游步道等重要方面以及城市绿道的互联互通,形成了多元化的游憩、防灾、救援和科普路线,促进了林业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森林步道”建设项目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乐享园林”建设项目,都是省政府贯彻习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呼应群众关切、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两在两同”建新功等要求的实际行动。“森林步道”项目侧重在选择城市周边生态系统比较完整、知名度较高的重要森林、湿地和山脉等区域,构建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满足人们以徒步旅行为主的带状休闲空间。这两个项目虽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都是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我国特色国家步道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多项工作的重要手段。
我们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全省建成总数超过100条、总里程超过500公里,跨越我省重要生态区域,串联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节点的生态廊道系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机会,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林业在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服务、经济增长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为“美丽江苏”建设贡献更多林业力量。谢谢大家!
新华网记者:请问省住建厅领导,我们注意到“乐享园林”项目中口袋公园数量最多,请问我省关于口袋公园建设有哪些推进计划,目前的推进情况如何?谢谢!
陈浩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感谢新华网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媒体长期以来对我们城市园林绿化的关心支持。应该说这个口袋公园,是规模较小的城市公园绿地,一般在10000平方米以下。城市中的小微绿地、新利体育小游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目的是在老百姓身边打造方寸之美、城市客厅和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布局灵活、环境友好、功能多元,推进和建设口袋公园,对于我们均衡城市的绿地布局、优化存量空间资源、满足居民游憩需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省将口袋公园作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绿色城乡建设的重要民生工作,指导各地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环境整治,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拆违补绿,建成口袋公园2000多个,让“低效空间”变成“金角银边”,让人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更加触手可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先行先试,强化技术支撑。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口袋公园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江苏工作的基础和实践创新,制定了《口袋公园建设的实施方案》,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2022)》,今年10月份刚刚发布,这也是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口袋公园指南。重点是从口袋公园的类型、选址建设、设计要点、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指引,系统回答了“口袋公园建在哪里?怎样建?‘口袋’里面‘装’什么?”等问题,来指导各地的建设。
二是群策群力,汇聚各方智慧。多渠道倾听声音,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征求社会的意见建议,征集周边居民对口袋公园功能配套的具体需求,为公园选址布局、功能配套、建设管理等问题问诊把脉、出谋划策。多部门联动合力,地方整合资源,新利体育联合财政、体育、教育、妇联、林业等部门,挖潜城市的小微空间,体系化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形成品牌。比如,昆山开展的“昆小薇·共享鹿城”行动、江阴实施的“江小橙”、张家港推进的“樟小园”等建设活动,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和好评,多方位参与共建。引导老百姓参与口袋公园的建设管理,开展文化展示、社会服务、科普宣传等多元活动,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推动城市的“陌生人社会”转变为家园“熟人邻里”,更好地服务百姓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精细精致,统筹组织实施。口袋公园是“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厅将持续推进“乐享园林”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400处以上“乐享园林”活力空间,重点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更加强调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的衔接和复合利用,在单个口袋公园建设的基础上,系统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增强口袋公园的体系性。更加强调发挥口袋公园科普教育、运动健身、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作用,因地制宜植入功能,增强口袋公园的交互性。更加强调衔接周边的环境,提炼融入所在区域的文化要素,延续场所记忆,营造环境优美、兼具人文特色的绿色游憩空间,增强口袋公园的文化性,建成一批实用“口袋”、活用“口袋”和友好“口袋”。我们谈到的全省400个“乐享园林”,省级要求的标准比较高,其实各地建设的数量远远超过400个,在此作一个说明。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陈浩东副厅长!记者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省“乐享园林”建设情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