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体育阳江旧八景之首是 “鼍江春树”,又名“鼍江春晓”。鼍山,位于现在的“阳江学宫”(江城一小校址)后面,以山形似“鼍”而得名。阳江因有此山,称为“鼍城”。
鼍山顶上,曾有南宋时所植的两棵木棉树,高达十余丈,宽达数十围。每年仲春二月,鲜花盛开红似火,特别当朝阳与红花交相辉映,云霞尽赤,春满江城。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有 “鼍阳二月火烧天”诗句。最奇的是,相距30里外的北津港海面上,亦映照得一片通红。清代阳江诗人林乙莲有诗云:“木棉千古直撑空,花放年年送暖风。曾道火烧天二月,鼍山遥映一津红。”
几百年来,鼍山顶上的两棵红棉树,一直被阳江民众视之为“神树”。进入学宫的学生经常在树下捡木棉花、棉絮和木棉籽。可惜几十年前的一次暴雷轰击,击损了其中最大的一棵,而致两棵均被砍掉,“鼍江春树”一景也从此匿迹。
宋代南恩州鼍山西麓(今江城一小至新华北路一带),是一座美丽的园林——“西园”。据《广东通志》载:“西园在旧州署西,宋乾道元年(1165),知州李纶在堂边大石雕刻‘西园胜概’四个大字。”
清康熙《肇庆府志》古迹考(二)载:“阳江‘西园’,在旧州治西周二里。乔木博荫,怪石争耸,萧然出尘,亦名‘盘玉壑’。宋政和间,知州丁琏游经,作‘和理堂’,凿濠植莲。庆元间,摄州事韦翼建‘韫玉亭’;绍兴中,摄州事黄公度作‘隆荫堂’,知州张登作‘静明庵’;宝佑中,知州黄必昌构‘讲武堂’新利体育。”
据老辈人介绍新利体育,阳江“西园”亦名“盘玉壑”(装点着玉石的土山),有茶榭、兰亭、壑谷、别院等胜景。“西园”是作为公共园林设置的,当时留有不少名人墨迹。南宋著名诗人王亘(宋孝宗淳熙间知南恩州)的《题翠岩亭》诗曰:“一壑盘苍玉,峰峦尺五天。人间怪泉石,岭外好山川。”(见清郑杰辑的《闽诗录》丙集卷一)。诗中的“一壑盘苍玉”就是指“西园盘玉壑”。
华南理工大学陆琦教授认为,岭南园林以宅院为主,多用姿态嶙峋石块堆叠假山。由于南方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郁。为避暑气,园林建筑做成“连房博厦”,在本报出版的《阳江老照片》中,清末阳江私家园林的存照可见一斑。
据2000年版《阳江县志·大事记》载:民国十六年(1927),阳江县曾引进小量南洋杉、南洋楹和大叶桉树苗栽植。民国二十年(1931),辛亥革命烈士李萁之长子李伯振始任阳江县长,任职期间大力提倡发展林业生产,通令全县各地开展植树造林。民国二十一年(1932)曾在双捷乐安办中山纪念林场,种油桐约1万株,还种有银桦、苦楝、台湾相思、大小叶桉等树木。同时指派专人到外地购进云杉、凤凰、石栗、玉兰和台湾相思等一批优质、速生树种栽种。自此这些新树种在阳江境内繁衍至今。
民国二十一年(1932)秋,李伯振择县城“游府衙”故址改建中山公园,面积12亩。园内除设有亭台楼阁和假山莲池外,还种有凤凰、木棉、玉兰、南洋杉、榕树等,其中试种的一株银杏(白果)树,至21世纪之初才枯萎。
民国二十三年(1934)3月,李伯振指派专人到外地购进南洋杉树苗100株,除了在中山公园、北山及县城各学校栽种外,还分别种在织篢大垌山等风景区。南洋杉树大枝平展或斜伸,小枝密生下垂,近羽状排列,树冠优美,为优选庭园树木之一。
当年平冈、织乑、北惯等圩镇都建起了“中山公园”,阳江至恩平、电白、台山、阳春的公路已经开通,这些公路的附城路段、河堤、四段环城路都分别种上了紫荆、橄榄、台湾相思、凤凰树等多种树木。李伯振还签发了阳江县政府“第84号布告”。布告指出:本县引种了美国杉树一批,增加了山川之秀色。佳种来自异邦,民众应严密保护,宜加爱惜……
2010年,中山公园改造,门前和园内新增10个花池,原有绿化面积是1000多平方米,新增后绿化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园中景观保护得当,80多年树龄的古树生机盎然。
1929年,阳江开始拆城墙建马路新利体育,护城河成了调节气候、沟通城内壕沟、消防救灾的环城河。
1958年,阳江县政府发动机关单位义务劳动整治环城河,把环城北、东、南三段原为12米宽的河道浚宽为15米,通过挖宽、疏浚、连通,以石块砌堤基,堤边种植了柳树、紫荆、南洋杉树及时花,实现了沿河绿化,还在树荫下设置了游人步道、花架、石凳。由于亲水环境令人惬意,城中居民喜欢在此消暑纳凉、休闲散步,牵引着初恋情人的目光,成了年轻人“拍拖”的好去处。当时阳江城有一句流行语——“行环城”,就是指到环城河边的“情侣路”谈恋爱,或在此拍摄以爱情为主题的风光照。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活污水增多,环城河渐渐失去自净能力,后来被改造为全封闭的排污暗渠,在原来的河道上方,建起了服装批发和小商品市场。2007年5月,阳江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实施了对环城河整治工程,还市民一片绿、一条路、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所拆除的区域全部绿化、美化,形成一个名符其实的“带状园林”(右图),给城中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根据阳江市林业局普查入档数据显示,全市古树名木种类共计37科80属115种,主要包括榕树、荔枝、樟树新利体育、龙眼、朴树等树种。其中一级古树19棵,二级古树240棵,三级古树2251棵,名木2棵,古树群共计44个;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猪血木”以及“水松”“见血封喉”等;数量最多的为榕树类。古树作为森林元祖,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科研等价值。
在阳江城北门巩桥桥头,有一棵古人种下的老榕树,阳江市园林管理中心2017年11月为这棵树挂上了“古树名木保护牌”,进行特殊保护。据了解,这棵古榕树属桑科小叶榕,树高23米,胸径约1.2米,牌子上标的栽种时间是南宋景定年(1264),树龄750多年。古树上有不少枯枝和寄生植物,园林部门派人为古树修理枝叶,清除寄生植物和树底下的杂物,为古树松土施肥,加固树基,并将定期进行体检维护,使古树恢复正常生长状态。目前,这棵古榕树长了新枝,生势良好。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资源,保护古树名木,也就是保留了一个城市的文物和记忆。
据2000年版《阳江县志·大事记》载:“1949年,全县仅有山林24.5万亩,多为疏残林。1952年,开始种植亚热带作物。至上世纪60年代,阳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1964年,阳江县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模范县”。当年,中央电视台第19号新闻简报,对阳江人发明以“营养杯”培育树苗的造林经验作了报道推广。
阳江县首次飞播造林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仅1967年,完成飞播造林面积51.4万亩。至1972年,阳江县有100多万亩飞播树种已生长成林。
1973年初,阳江籍著名画家关山月到电白和阳江海边采风,见到木麻黄树林完全改变了沿海的生态,他借用“长城”的比喻,创作了国画《绿色长城》。作品展现了沿海植树造林的成就,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新利体育,这幅作品成了新中国美术作品的经典之作。
198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阳江召开全省林业工作现场会,对阳江县工程造林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向全省推广阳江经验。1989年2月19日,全国绿化委员会第8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广州召开,全国绿委副主任、林业部长高德占和各省市领导,以及参加会议的100多位代表抵达阳江市召开现场会。对阳江各地造林规模大、质量高、有特色、效果好表示赞许。
至今,见证阳江城区因园林建设和植树造林而出现的老地名不少,其中有东门园、荔枝园、橙子园、波陵园、冯屋园、沙屋园等。在江城正街南恩路有一条“榕树巷”,是因为这里种有几株百年老榕树而出名;城区东风一路还保留了一条“芒果街”,每当夏季水果飘香的季节,“芒果街”树上的芒果也渐渐成熟,行人路过总会抬头观赏一番。
1992年,阳江市提前3年实现“广东省绿化达标”标准。2014年阳江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全力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让全民享受绿色成果和高品质生活。
花放鼍城万木春!如今,通过森林城市建设不断提升的绿色生态环境,正化为城乡居民的“生态福利”回馈阳江人民。随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持续深入,阳江人民也将享受到越来越实惠的绿色资源。